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毁家

标题: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毁家 | 时间: 2022年10月10日 | 分类:艺考新闻动态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毁家纾难,踏上归国的路程。1938年10月,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王雨亭先生,送自己年仅15岁的儿子王唯真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途经香港和儿子分手的时候,在儿子的小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的临别赠言。短短的几句话,舐犊情深,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跃然纸上。

真儿: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旅次

王雨亭

写信人王雨亭(1892—1967),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马来西亚谋生。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受派运送武器回福建延安华侨生,支援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1932年王雨亭和著名侨领庄希泉一起在菲律宾创办《前驱日报》,由他担任总编辑,当时,《前驱日报》与法国《救国时报》和美国《华侨日报》同是坚决支持抗战的华侨报纸。

收信人王唯真,生于1923年3月,1933年11月随父亲到菲律宾读书。幼年即深受父亲影响,积极投入各项抗日救国活动中,还经常帮助父亲把《前驱日报》带到海轮上寄给欧美的两家报社。

七七事变爆发后,王雨亭受廖承志和成仿吾委托,先后介绍上百名华侨青年回国到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时王唯真还不满14 岁,眼看父亲把一批批来自宿务、怡朗和马尼拉的华侨青年介绍到延安,心急火燎,一再恳求父亲允许他同行。

1938年10月,王雨亭陪同儿子踏上了北去的客轮,那年,王唯真才15 岁。当他们来到香港时,广州已经沦陷,直到1939年6月王唯真才踏上去延安的路途。父子终于要分别了,王雨亭看到成长起来的儿子心中充满了自豪,他提起笔在儿子的纪念册上写下了这段话。这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带着父亲的祝愿,王唯真离开香港,经越南北上,踏上了抗日的征程。归国的路途艰辛坎坷。王唯真跟随一个30 人左右的华侨司机归国服务团,驾驶着海外华侨捐赠给八路军、新四军的22 部美制大卡车和宋庆龄女士赠送的一部漆着红十字的大救护车,途经越南的海防、河内到广西边陲重镇凭祥,车上满载着华侨们捐赠的药品、纸张和汽油等。在广西、云南、重庆、西安等地八路军办事处的一路接力安排下,1939年8月他们终于来到了西安,被安排在西安西北方向的安吴堡青训班学习。青训班在抗战初期同陕北公学、延安抗大并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学府,它是中共设在国统区的一个青年学府。青训班为他们这些来自海外的华侨青年和港澳台青年举行了盛大而又热烈的欢迎会。青训班每期华侨学员至少有三四人,在他们这一期中,专门成立了“华侨排”延安华侨生,排长是泰国归侨罗道让,王唯真被任命为排政治干事。

四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延安。王唯真服从组织分配,到青干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在“青年剧团”美术组,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940年10月7日,作为延安“青年剧团”唯一的华侨青年,王唯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王唯真收到叶剑英转来的一封信,信里说:“你父亲托庄希泉先生带一支‘派克’笔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嘱转给你。见信请来我处领取。”通过这封信,他非常惊喜地得到了父亲送给他的钢笔。

本文标题: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毁家 | Tags:华侨中国近代史七七事变

黄浦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