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泉州南音对南洋华侨华人的社会作用及其海外传承

标题:试论泉州南音对南洋华侨华人的社会作用及其海外传承 | 时间: 2022年10月16日 | 分类:艺考新闻动态

试论泉州南音对南洋华侨华人的社会作用及其海外传承理论研究试论泉州南音对南洋华侨华入的社会作用及其海外传承龚佳阳(福建省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361005)摘要:泉州南音——发祥于中原的千年古乐,不仅兴盛于闽南地区,更伴随着闽南籍华侨华人的脚步远涉重洋,传播,扎根于世界各地;她不仅是我们闽南人的共同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精神财富。本文从东南亚华侨南音社团的兴起,其社会作用以及南音在华侨社团中的传承等方面入手,着重探索泉州南音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的生存展望。关键词:南音社团;社会作用;传承。华侨华人abstract:TheouanzhouNanyin一一stemsfromt}1eareaSOUthofYellowRiverthemillenniumancientmusic。isnotonlyintheChinesenationculturemusicrareandbeautifulflowers,followstheMinnannationalityOverseasChinese´Sfootstepstotravelacrosstheseas。

thedissemination。takesrootintheworld;SheisnotonlyourMinnanpeopletogetheralTOgant,isalsoChinesenadon´Sartistictreasure,isspiritualwealthwhichtheworldpeog)lehavetogether。Thisatticlestarts,itssocialfunctionaSwellastheNanyinfromSoutheftAsiaOverseasChineseNanyinMassorganizationinoverseasChineseinmassorganization´saspectsandSOoninhefitanceobtains,willexploretheQuanzhouNanyinemphaticallyinSoutheastAsiaOverseasChinese´Sdevelopmentconditionandfuturesurvivalforecast。keyword:Nanyinmassorganization;SociMfunction;Inherits闽南人移民东南亚的历史古来有之。

在菲律宾礼智省的马辛亚发现立于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的郑国希之墓。据墓碑所载,郑氏原籍南安,这是已知东南亚最早的闽人坟墓。大约在15世纪末,闽南人口已经开始了较大规模地向东南亚移动;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洲人的东来和外国人对中国商品的狂热追求,兼由于明朝廷海禁政策的失败和1567年漳州月港的开放,这场由北向南的人口移动达到了高潮,闽南人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中期以来,闽南人的出国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次。据统计,1921年全马的闽南人已达379,028人。。移民出去后的华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无限的眷恋之情,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音跟随着泉州人的脚步走向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走向香港,澳门,台湾,走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海外的闽南人以曲会友,以声传情菲律宾华侨生停止,用南音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同时,通过社团让下一代接受南音的熏陶,学习南音,传承祖国文化的根。因此,海外华侨南音社团的兴起不仅传承着中华的文化艺术,更具有广大侨胞联络家乡,建设家乡等重大意义。在此,笔者试论泉州南音对南洋华侨华人的社会作用及其在海外的传承情况。,南洋华侨南音社团的创办南洋,即东南亚地区,指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文莱,东帝汶等国家。

由于东南亚与福建地理靠近,可以与闽南沿海直接通航,福建对外贸易兴盛等诸多因素,南洋地区各国自古以来就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来往,并成为80%以上的海外泉州人的主要聚居地,"音乐随人走",泉州籍华侨把泉州南音带到了南洋各地。早在宋代,泉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向东南可达菲律宾,向南至印尼,西南至中南半岛各国,进而抵达新加坡,马来西亚,穿越马六甲海峡可达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印度,再西行可达中东和东非诸国。明清以来,随着泉州人侨居海外日渐增多,他们在把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海外开发拓植的同时,也把家乡文化带至异邦。至今,从语言,信仰以至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下来,可见泉州文化对海外的影响之大。只要有海水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只要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在东南亚各个泉州人侨居的地方,都传唱南音。华侨南音社团就是以演唱南音这种业缘为基础而组建起的一种社会组织。据不完全统计,东南亚各国的南音组织达4O多个。以下是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内所成立的较为着名的南洋南音社团:(一)清朝时期成立的南音社团菲律宾是南音在海外最流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成立南音社团的国家之一。

1817年成立的菲律宾金兰郎君社是东南亚国家成立最早的南音社团,至今已有191周年,为旅菲侨界最具有历史悠久的华人社团之一。另一个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社团是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其成立于1820年,也是菲律宾具有重要地位的南音社团。马来西亚吡叻太平仁和公所创立于清光绪九年(1883距今有125年历史,发起人及会员多数为晋江东石镇华侨,因东石镇古称"仁和里",故称"仁和公所",公所南音社经常举行演奏,演唱活动,蜚声全马。成立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的巴生雪兰莪永春公所设有南乐组。。创立于19世纪末的"横云阁"是新加坡最早的南音组织,它曾盛极一时。。(二)民国时期成立的南音社团这个时期是南音在东南亚的发展时期。民国lO年(1922日,《奋兴报》报道,闽南各地因为不堪军匪为害,纷纷逃往海外,永春县尤甚,以致"十室九空"。这是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泉州地区又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海外潮。1931年,菲律宾南乐研究社成立,后定名为菲律宾南乐崇德社,于1957年秋正式复社"。1935年,菲律宾国风郎君社成立。1939年,新加坡云庐音乐社成立,1941年改名为湘灵音乐(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成立的南音社团新中国成立以后,南音前景一片大好,尤其在20世纪8O年代以后。

秉持创建南管古乐于中国音乐史学术定位之宗旨,培养南音人才,保存民族传统资产,海外华侨不仅成立南音社团,还礼聘家乡泉州的着名南音艺师到侨居地设馆授徒,传授技艺。1981年,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文化部成立南乐组,并主办第三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1993年,新加坡传统南音社成立。8O,9O年代后,酷爱南音的南安诗山籍华侨林志良,组织印尼东方音乐社(后改称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广泛联络东南亚和大陆弦友,多次率团回泉州参加国际南音大会唱活动"。二,泉州南音对南洋华侨华人的社会作用泉州南音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纯粹的音 乐与艺术感染。社团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闽南华人在南洋的 物质和精神依靠。在联络乡谊,抒发思乡情怀之时,社团成员亦 尽力帮助乡人,亲人,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南音不仅促 进海外华人之间的联系,增进华侨华人与侨居地人民之间的沟通 和友谊,还促进了中华文化与侨居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了 华侨华人与家乡的交流,并推动了家乡事业的发展。 (一)团结华侨,思念家乡,支持抗日 闽南地区有句谚语:"在家日日安,出门朝朝难",有力刻 画了外出的险难与艰辛。侨胞背井离乡,撇下父母和妻儿,离别 了同饮一口井,同耕一块地的乡人,离开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热土,到了人地生疏,习俗相异的异邦,开始过着摩顶放踵, 含辛茹苦的生活"。

清朝末期,晋江涵口村的南音艺人陈锦戈南渡谋生于菲律 宾菲律宾华侨生停止,在异域看到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离乡背井寄人篱下的同胞茕茕孑 立,形影相吊于异国他乡,遇事便束手无策之后,心中不由产生了 团结和组织同胞互相支持帮助的念头。在一次南音爱好者的聚会 上,一曲曲缠绵悲咽,哀怨断肠的乡音毫不留情地撞击着他内心的 最深处。此时,在陈锦戈的脑海里已酝酿出以创立南音社团为名来 组织,服务华侨的想法。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菲律宾长和郎 君社在1820 年成立了。正如闽南方言,泉州南音以其顽强的生命 力散布在南洋各国的华人社会。它是侨胞之间思想互通,感情交 流,彼此同乡的亲切认同,同时显示出乡音的巨大凝聚力。 早期漂洋到新加坡的闽南华侨,大多是同乡同族结伴而行, 卷行李加一件南音乐器出洋闯天下。许多华侨一开始主要从事女佣和人力车夫等苦力。由于经济困难,大多只能在牛车水。 的仓库或旅社打统铺,俗称"苦力间"。"苦力们"晚问经常聚 集在一起,为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与减轻身心痛苦,纷纷拉 二弦,弹琵琶,吹洞箫,自娱自乐。以音带情,以乡音传导乡 情。听着那悠悠的洞箫声,仿佛回到了当年谙熟能详的故里,仿 佛再次体会了"梦魂常向故乡驰"的亲切之感。

1977 年,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南音巨擘丁马成先生倡 议举办了首届"亚细亚(东南亚)南音大会奏",邀请东南亚各 地的南音社团到新加坡表演南音。此举不仅开创了国际南音大会 唱的先河,更是广泛团结了东南亚各地的南音组织。该社现任社 理论研究 长丁宏海先生介绍说,湘灵音乐社的前身云庐音乐社在1939 年抗战 期间经常上街头演出南音,为支援祖国的抗日筹得了甚多款项。 在国难当头,爱国华侨的心永远是牵系着祖国母亲的安危! (二)发展家乡事业和增进与侨居国及家乡的交流 华侨身在异乡,心系祖国。为了改变祖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 面貌,在近代史上,广大华侨就不断向祖国向家乡捐资。他们以 拳拳赤子之心,通过各种捐赠方式热切支持家乡的医疗卫生,文 化教育和公益福利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泉州地区有华 侨的乡镇上大多可以看到某某归国华侨捐资兴办的学校,如惠安 县荷山中学,南安市国光中学,等等。这些文化事业在很大程度 上促进了家乡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菲律宾长和郎君社的宗旨是"弘扬国粹,拓展南音艺术, 促进菲中友谊"。其在担负传承南音艺术的使命之外,曾数次组 团回国参加厦门及泉州市主办的国际南音大会唱,访问国内南音 社。

值得骄傲的是,该社于公元1990 年11 日前往菲律宾总统府晋谒总统古利及亚谨诺夫人,并演唱南音名典。该事件为促进 菲中友谊的跨步进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还 注重福利事业,如逢国内外的天灾人祸等不幸之事,亦能酌情予 于赈济,逢年过节循例捐出食品或折成现金,送交当地乡长,由 其分派给贫穷人家,以尽一点绵薄之爱心"。 2O 世纪8O 年代,中国大陆实行开放改革国策,泉州南音劫后 重生,海外南音界和泉州也恢复了密切往来。1981 年元宵佳节, 泉州市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南洋地区 南音代表团纷纷前来参加。之后,在1982,1984,1988,1994, 2000,2002,2005 年举办的多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南洋各国的弦 友都组团参加。大家欢聚一堂,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叙 思乡之情,展望祖国未来。他们心潮激荡,热泪纵横,南音成了 侨胞们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载体,它架起了海外华侨与家乡亲 人沟通的桥梁。 华侨投建的惠安荷山中学三,泉州南音在海外的传承 为了泉州南音这块"中国音乐活化石"在海外的传承,海外 弦友纷纷出谋献策他们不仅聘请家乡南音艺师出洋授艺,亦在 交流,学校研究及后人传承等诸多方面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财力, 从而大大促进了泉州南音在海内外的传承。

(一)聘请家乡艺师传授南音 为了能将南音艺术更好地传承下来,海外南音社团纷纷礼聘 家乡泉州的着名南音艺师到侨居地设馆授徒,传授技艺。清朝末 年,泉州南I´-J#t"溜石村(今属晋江市池店镇)的南音名艺人朱的 伯曾在菲律宾任南音教师多年,在侨胞中享有很高声誉。泉州南 音组织"回风阁"名家辈出,人才济济,南音名家柯豹先,陈武 定,陈金垣,蒲井等,先后往菲律宾授艺,其中的"南音状元" 陈武定在光绪十二年(1886 年)往台湾开馆传艺,同时与台湾南 管名艺人唱和交流,声誉鹊起,菲律宾侨胞不断驰书请他前往任 教,光绪二十年(1894 年)陈武定束装渡菲,受到菲律宾侨胞的 热诚欢迎,在菲律宾期间,不但开馆授徒,每逢旅菲社团庆典或 侨胞家乡传统节日,他无不亲往登台献艺,与旅菲侨胞结下深厚 情谊,后因患脚疾,方才回归祖国。 代南音名师高铭网先生就在1929年受菲律宾着名的华侨南 音组织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聘请,往菲教授南音。改革开放 以来,在各届国际南音大会唱的广泛影响之下,前往东南亚地区 教授南音的艺师更是络绎不绝。 (二)社团与社团之间开展交流活动 在传承工作上,华侨南音社团除了邀请南音艺师出国任教, 社团之间还进行着固定性的交流与演出。

1975 年,菲律宾长和郎 君社,菲律宾金兰郎君社,菲律宾南乐崇德社,菲律宾国风郎君 社,华侨四联乐府联合组成马尼拉弦管联合会。该会每年都举行 大规模演出,还经常组团到菲律宾各省市巡回访问,在菲华侨中拥 有良好的声誉。1977~,在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丁马成先生的倡 导下,在狮城举办了首届"亚细安(东南亚)南乐大会奏",广邀 东南亚各地(新,马,菲,印)南音弦友会聚新加坡表演,开创了 泉州南音多国同台会唱的先例;1979 年,1981 年分别在马尼拉,吉 隆坡举行第二,三届大会奏,并正式成立"东南亚南乐联谊会"。 2000 月,新加坡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南音大会唱。这些与社团之间的交流活动在促进中华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交流,对话与融 合的同时,也刺激了泉州南音在南洋地区的传承。 (三)理论曲谱整理 除了南音的传唱,华侨们还十分注重南音曲簿的收集,整 理和出版,注重对南音艺术的历史考证,南音的曲韵,旋律,唱 词,发音,咬字,乐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为传承,发 展,完善泉州南音作出不懈的努力。菲律宾华侨刘鸿沟先生将富 有特色的南音声腔,韵律及独特的工义谱编印成《闽南音乐指谱 全集》,被南音界公认为较好地保存了南音曲谱的专集之一;晋 江的吴明辉先生,先后汇编《南管指谱全集》,《南乐锦曲选 集》,《南乐锦曲续集》等书,所收南音散曲非常丰富;1985 出版的《菲****风郎君社庆祝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金禧特刊》登载了介绍南音艺术,菲岛南乐,高甲戏曲与南音之关系,泉州弦管 音乐及各种乐器的文章;1990 年出版的《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 的《菲律宾的南音摇篮》,蔡锡鲢的《跨国音乐——南音》等研究文章,该特刊上还收录了一张《世界闽南语系南音分布图》, 极具价值和意义。

菲律宾吴明辉编《南音锦曲续集》 台湾卓圣翔编《南管指谱详析》和菲律宾刘鸿沟编《指谱全集》 (四)南音在海外非华裔人群中的传播 在海外,不仅华侨华人学习南音,令人惊讶的是,外国人也 兴趣南音,学习南音。在1990 年出版的《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 百七十周年纪念特刊》上载有一篇格外新奇的报道——《吾道不孤》,其描绘了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民族音乐学院音乐家韩凯先 生在1989 年礼访长和郎君社总社之际演唱南曲《梧桐叶落》的情 形,原文:他是一位三十来岁的西方人士,他奉拍在座雅韵未开 之际,人们用猜疑的心情等待着……这时扩音机向王彬街播送一 曲《梧桐叶落》,街上行人都认定是"引叔"又在唱曲了,岂料 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在此唱南曲。他的唱腔清亮,叫字显 明,吞吐自如,完全符合南音的要求。如此委婉动人的韵味,即 理论研究 浅谈摄影中朦胧美得表现 宋阳梅(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21009) 摘要:摄影作为一门技术,是为了记录影像而诞生。它同时也 是一门艺术。摄影作品中朦胧美的表现就是摄影艺术的创作。本文总 结了摄影中朦胧美虚化效果的各种拍摄和制作手法,希望能为各位摄 影爱好者的摄影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摄影;朦胧美;表现手法 引言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 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 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从记录影像的工具角度来说,它是一门技术,同时它也是一门艺 术,通过摄影的不同手法,´我们可以对现实的生活和影像进行再 创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意境。摄影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是不可 分的,摄影的艺术表现离不开技术性的支持,同时如果摄影只讲 求技术性而不谈艺术创造,那么摄影将称不上是一门艺术。 摄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而诞生的,它强大的生命力,就恰恰 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 随着摄影技艺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 始产生艺术摄影。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 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郑景康 先生给齐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O 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 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完全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人们不断在摄影中加入艺术元素或者在摄影过程中采用各 种各样的技法进行艺术性的影像创造。朦胧美的表现就是人们对 于影像创意拍摄追求的艺术表现之一。

摄影最初是为了记录的目 的,所以能够清楚地记录影像应该是摄影最原始的追求,在摄影 中,把被摄物体的细节逼真地表现出来,这是最常用的叙述性形 象语言。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艺术表现的追求,朦胧美作为一种表 现语言得到了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的追捧。 ,朦胧美得表现手法摄影作品的朦胧影像,能够使画面富有诗意,造就不同的意 境,令人遐想,带给人梦幻般的感受。在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共同 努力下,目前能够创造出摄影中朦胧美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摄影中朦胧美的表现手法: 1。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 在很多的摄影艺术作品中,很多人在前景的运用上,常常 运用虚焦点。杂乱的景物来作前景,虚而且乱,观众不但能够接 受,而且还觉得别有意境,这是由于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趣味 也在变化和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真实,要求有现场的气氛。 前景的虚和乱可以强调出这种现场气氛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 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前景的乱也是要打引号的。事实上是乱 中有治,形似乱,却是以不妨碍主体突出为原则的,如果乱得连 主体都淹没了,恐怕观众就难以接受了。所以它的原则是:"虚 中求实,乱中求治"。 2。利用镜头的特性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虚实效果拍摄方法,通常是借助镜头的特 性,通过光圈的运用控制景深达到虚实的效果。

镜头的特性与影 响景深的因素有三点: (1)光圈越大,景深范围越小。 (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使是闽南人亦须经成年苦学锻炼才能入格。文章末尾还介绍了 他学习南音的经历和对南音历史渊源的研究。 美国音乐家韩凯先生演唱《梧桐叶落》今天,老一辈的华侨大多己加入所在国国籍,改变了政治 身份。生长于当地的第二,第三代华人在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 信仰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变化。此外,由于几代人所处的时代,生 活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在观念上亦存在着很大差异。早期飘洋过 海的华侨在异国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思念家乡的情怀得不到安 抚,便学习南音,组团结社,借乡音以慰藉思乡之情。如今,林 林总总的流行音乐到处弥漫,年轻人认为南音晦涩难学,不入时 目,听来令人萌生困倦之意。很显然,这是南音传承道路上一块 巨大的绊脚石。厦门翔安籍台胞郭世元先生在谈及南音时,言语 中表露出一种担忧,"怕断层,怕没接班人。"他说,他现处的 南音社成员大部分是从小与之一起学习南音的伙伴,都在7O 上,年轻的成员很少。为改变这种现状,华侨南音弦友做了很多的努力。菲律宾的 南音艺师刘鸿沟身兼菲律宾大学音乐院和菲律宾女子大学音乐教 授,在菲律宾大学校园传授泉州南音艺术。

2001 月新加坡湘灵音乐社联合义安中学,圣公会中学,圣尼格拉女校共同举办"校 际南音音乐会——雏燕初啼",2002 月,该社在圣尼格拉女校的支持协助之下,实现了传统南音教育进入新加坡的校园。 由于历史的原因,产生于东南亚各国的南音社团以及它们在 社会上的作用都体现了人类最初的基本情感。"南音生南国,曲 曲寄深情",这表达着踏出国土的泉州人思念家乡的情愫,传达 出留守故土的乡人对远洋亲人的日夜思念。让我们共同呼吁:传 承南音,维系故土情感。 参考文献 1。林国平,邱季端主编。福建移民史fM】。方志出版社,2005,1,P214。 2。王连茂。明清以来闽南海外移民家庭结构浅析:以族谱资料为例[A]。 许在全主编。泉州文史研究?第二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7,P256—261 3。吴远鹏。南音在南洋【A]。李翼平,朱学群,王连茂主编。泉州文化与海 上丝绸之路[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P214。 4。林树丹。海外华侨宗团有关异国谋生及情怀祖居地的记述[A]井在全 主编。泉州文史研究?第二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P289-290。

5。许在全主编问文化源流与近代福建文化变迁f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 社,1999,P148-149。 6。廖秋子。流行的"南音"——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南音文化[N]。泉州晚 报,2006-03-02。 7。吴少静。近代福建海上音乐交流的初步研究[z】,福建师范大学, 2003,P57。 8。同3P217。 9。同3P219。 1O。泉州历代大事年表4, 344768&blogid=145212,2008。 11。95 中秋厦门南音大会唱组委会编。95 中秋厦门南音大会唱(特刊) ?神曲[z】。1995,P9。 12。吴远鹏。丁马成父子与新加坡湘灵音乐社L。泉州市丰泽区委员会编 丰泽文史资料?第六集【c]。2003,11,P30。13。同3P219。 14。蔡铁民。闽南侨胞乡情流变[A】。陈国强主编福建侨乡民俗【c]。厦 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P7 15。同3P215-216。 16。廖秋子。"南音"在新加坡——新加坡华侨南音文化活动考察札 记【。泉州晚报,2006—02—1。 17。同12P30-31。 18。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民间艺术节特刊[z]。2005,P33。 19。同3P224。 2O。翔云,火辇。一代南音名师高铭网[A]。师恩浩荡——纪念恩师师 祖高铭网教授诞生111 周年赴菲任教75 周年【z】,2004。 21。同12P31-33。 22。邱家建。吾道不孤【A】。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庆祝成立一百七十 周年纪念特刊【z】。菲律宾:菲律宾岷都印务中心,1990 23。同12P33。

本文标题: 试论泉州南音对南洋华侨华人的社会作用及其海外传承 | Tags:南音泉州华侨

黄浦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