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眼"甄别真假 揭开考生变身"华侨生"的秘密

标题:用"法眼"甄别真假 揭开考生变身"华侨生"的秘密 | 时间: 2022年10月26日 | 分类:艺考新闻动态

在向国内一些名牌大学提交入学申请的高中生中,有部分持有外国护照的“华侨生”。然而,细看才知这些人竟然是在中国受的教育,父母也均在国内工作。更奇怪的是,这些“华侨生”连所在国的语言都不会说。随着几起跨境高考移民案的告破,关于国内高考生变身“华侨生”的骗局浮现出来——

花钱摇身变“华侨”

花钱办张外国护照,就可以让从未出过国的山西高中生摇身变成“华侨生”?这听起来都有点玄乎的事,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据报道,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浙江等省市都发现了中国学生以“华侨生”身份申请在祖国“留学”的荒唐现象。有家长把这种荒唐做法叫做“曲线高考”,因为以“华侨生”的身份参加考试,入学的机会更大。

华侨生考试是“联考”的一种,“联考”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考试”。据联招办工作人员介绍,联考是为了港澳台学生以及海外华侨子弟到大陆高等学校学习设立的,因内地教育学习体系与上述地区不一样,如中学有的科目设置不一样,内容不一样,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差异较大,加之海外学生不可能直接参加高考,所以通过联考,招收这些学生。与高考相比,内地学生做联考试卷题目相对容易,所以才出现了一些家长为子女申请外国护照,或是挖空心思买来外国护照的情况。

不过,这种“曲线高考”的做法,并不可能给考生带来真正的福音。一些中介公司正是看中了家长想让孩子上学的急切心理,设置种种陷阱进行欺骗华侨生可以用国内高中毕业证吗,获取高额收入。

中介公司设计的国内高考生变身为“华侨生”的“路线图”大致是这样:(1)报名。交纳十万至数十万元后,中间人保证一定能考上。(2)培训。中间人在知名高校办班,给“华侨生”上课。(3)“变身”。通过蛇头到国外短期生活一段时间获得“华侨”身份。(4)考试。以“华侨生”身份参加联考。

“10万元变身华侨,轻松考取名牌大学。”在中介公司如此口号的诱惑下,从去年暑假开始,山东、湖南、湖北等地至少百余名学生家长抱着这样的梦想,将孩子的前途托付给不同的中间人,步步遵循中介公司设计的变身路线图。

结果怎样?在报名阶段,他们均被考试主管部门刷下,没有资格参加联招考试,而且投入的10万到数十万元也随着中间人的消失而无影无踪。

破碎的不只是梦

这样的结果,对考生、家长都是一个打击。

不少家长深陷在追债无门的泥潭中。家长们称,为让孩子上华侨生班并最终参加联招考试,他们花了很多钱。有的家长称总共花费10万元,有的称花了20多万元,甚至有家长称花费30万元,但因多数是现金交易,并没有留下相对完整的收据。况且,连中间人在哪都还不知道,想要讨回被骗的钱又谈何容易?考生的状况更是凄惨。据了解,因为中介大都承诺参加联考“肯定没有问题”,他们往往都错过了普通高考,白白浪费了一年。

对此,一位高校负责留学生招生的工作人员说,伪造“华侨生”的身份本身就是场骗局,骗局终究会真相大白,这是情理之中的。所以,想要通过“假华侨生”走捷径的家长应该可以预料到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之所以还愿意花巨资来赌一赌,其中一个原因是先前可能有一些造假成功的例子。“不过,这种状况在今年不就改变了吗?政策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家长们也该醒醒了。”

更有心理学者指出,假“华侨生”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就是不正当的取巧意识在作祟。家长大把花钱,把本不是华侨的孩子伪造成华侨,是为了让孩子享受高考的优惠条件。但是这样不正当的取巧意识会腐蚀孩子的思想,对孩子的品质产生更坏的影响,这个影响比考不上大学更为可怕。

另外,一些教育专家也指出,国家对外国留学生宽松的政策,初衷是想让更多的国外青年来中国上大学,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和其他国家的友谊,使外国青年到中国来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中国。假“华侨生”的出现,既冲击了国内的高考,使国内高考失去了公平,又占用了真正外国留学生的入学名额,危害很大。

用“法眼”甄别真假

实际上,“曲线高考”的形式还远不止假“华侨生”一种。从跨省到跨境、从假扮华侨到假扮留学生,为了绕过高考、进入名牌大学华侨生可以用国内高中毕业证吗,高考移民的花样不断翻新。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说,跨省和跨境高考移民的本质是一样的,出现的原因是规范的真空和行为的无序。杜绝这种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及早发现问题、建立制度、规范行为。

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也说,政策上堵住漏洞是当务之急。要想避免今后出现大批中国人在中国留学的荒唐情况,就应规范留学生的身份审核,并提高相关门槛。

今年2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内地(祖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简章》,对华侨生的报名资格做了大调整,要求考生必须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并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今年一些假‘华侨生’的骗局被揭穿跟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就有直接的关系。”熊丙奇说,“不过,国家在来华留学生的报考问题上确实应该设置一个时间,让那些钻政策空子,为了低门槛进入大学,只出了几天国甚至没有出过国的‘外国人’被坚决挡在留学生的大门外。”

还有一些教育专家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要控制留学生“入”,公安、边检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伪造出入境证件的犯罪行为,有关高校应严格执行来华留学生的资格审查。二要控制“出”,严格外国留学生的毕业证管理,在中国毕业的外国留学生毕业证上,应注明学生的国籍。

提高高校自身的甄别能力也是杜绝假“华侨生”的重要一环。不少高校人士表示,会通过加大资格审查力度、组织入学考试等手段,杜绝假“留学”现象。对于一些有疑点的学生,他们会请出入境管理局帮忙甄别真假。一旦发现有持假护照的,则坚决拒之门外。

不过,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完善、学校方面的严格审查,家长们调整心态也是让假“华侨生”骗局不再上演的关键。正如一位深受其害的家长所言:如果我们不想要投机取巧,中介又怎能编织出如此荒唐的一张网呢?

本文标题: 用"法眼"甄别真假 揭开考生变身"华侨生"的秘密 | Tags:高考华侨华侨生联考

黄浦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