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给你介绍一种国际考试,它的全称叫“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英文“Hong Kong Dio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简称HKDSE或DSE或文凭试,相对应所学习的课程叫作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课程,也可以用以上简称代替。
HKDSE源起
HKDSE源于香港,是香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及中学教育改革的产物。
1978年以前,香港中学会考、香港中文大学入学资格考试与香港大学高级程度会考三大公开考试分别由教育署、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各自承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香港考评局成立后,分别于1978年、1979年、1980年接办并统一负责三大类考试港澳台联招考试大纲,香港高校招生考试管理由分散向集中。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资格考试于1992年停办,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大学高级程度会考作为香港中学生实现学业水平测试与高校升学的两大公开试延续至2012年。
以往,香港中学生在修完五年的中学课程后(中五)即可参加香港中学会考,这是香港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公开考试。每年有12-18万考生参加会考,竞争3万多个“中六”学位。成绩合格者可以进入大学预科学习,大学预科分为一年和两年,在香港分别称作“中六”和“中七”,修完预科课程后即可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成绩合格者便可报名参加香港大学联合统一招生,方可进入某一高校攻读相应的学位课程。由于大学预科年限不一,为大学招生带来不便。
2000年,香港教统会(教育统筹委员会)在征求民众的意见后,于2000年取消中五会考,统一大学预科年限为两年,完成预科课程的学生,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其成绩如达到申请就读大学学位课程的最低要求,便可向各大专院校申请入学。
2000年5月,教统会在教育咨询报告中披露,教统会拟改革大学高级程度会考的内容及评分方式,增加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联系的知识和技能的试题,尽量拟定容许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的试题。同时广泛推广“教师评审制”,由教师评估学生平日的表现,纳入公开考试成绩。高考成绩除增加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评审分外,课外活动也计算分数。
2012年,配合新的中、高等教育学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三三四教育学制)及新高中课程和新中学教育考核制度,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运而生,取代原来的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成为香港中学生完成中学阶段,即中六的学业水平测试,也是香港学生升入高校的入学资格评估考试。
HKDSE内容简介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从考试科目、评核方式、成绩汇报、成绩认可、质量保证等方面入手,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并制定了严谨的组织实施框架及配套实施方案,以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高水准、国际化。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质素保障框架
一、考试科目设置:把握基础,多元发展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科目共分三类:甲类为24个高中科目,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通识教育等4个核心科目和生物、化学、物理、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经济、伦理与宗教、地理、历史、旅游与款待、科学、“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资讯及通讯科技、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技与生活、音乐、视觉艺术、体育、设计与应用科技、英语文学等21个选修科目;乙类为应用学习科目,包括创意学习、媒体及传意、服务、应用科学、工程及生产和商业、管理及法律五个类别30个科目;丙类为其他语言科目,包括法语、德语、印地语、日语、西班牙语和乌尔都语等6种语言。
考生必考4个核心科目,另外须在甲、乙、丙3类科目中选考2至3个科目,考生最多可报8科。若考生选择考8科,则其中至少有1科必须选择以下范畴:1)甲类:宗教及伦理、音乐、体育和视觉艺术;2)乙类:应用学习科目;3)丙类:其他语言科目。
学校考生通常在甲类科目里面进行选择,而内地的学生,通常会根据文理科的不同,分别在“中国历史、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选择报考。
甲类选修科目
二、成绩评核方式:求真务实,公平公正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评核方式有两种,即公开考试和校本考核。公开考试由香港考评局统一组织,形式类似于内地的高考;校本评核则是指在日常教与学中,由学校任课老师评核本校学生的表现,它有别于日常校内评核,属于公开考试的一部分,评核的模式、要求、评分准则等,均由香港考评局确定,并由学校根据指导推行评核,而评核的分数将计入学生的公开考试成绩。也就是说,学生的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将由公开考试成绩和校本评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合并而成(大部分科目校本评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到30%之间,一些实用科目的校本评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可高达50%)。
过去数十年,世界多个地区高中课程的评核,均会使用校本评核以提升学习、教学和评核的质量。例如,澳大利亚昆士兰省学生的高中成绩均以校本评核评估,而新威尔士省与维多利亚省学生的成绩则部分以公开考试、部分以校本评核组成。英国的中学会考及高级程度会考皆设有校本评核部分。
香港推行校本评核始于1978年香港高级程度化学科考试,主要目的是评估考生做实验的技巧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随后香港考评局逐渐将校本评核扩展至不同科目,至2009年,共有13个高级程度会考科目及13个中学会考科目设有校本评核。香港中文考试推行至今,已有包括中文、英文、通识、物理、生物、化学在内的14个科目设立了校本评核。
为了确保校本考核的公平公正,考评局提供了详尽的指引、评分准则及示例,并开办培训课程,使师师、校校之间的评分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另外,考评局还会根据统计方法和专家意见调整各学校提交的校本评核分数,使不同学校之间的校本评核分数水平一致。
三、成绩汇报制度:科学定级,与国际接轨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采用水平参照模式成绩汇报制度,考生成绩分为5个等级(1-5级),第5级为最高级,第4级为次高级,依此类推,成绩低于第1级的则“不予评级”,而且在第5级中,对表现较佳的考生(约占第5级考生的30%),其成绩用“5*”标记,对表现最佳的考生(约占第5级考生的10%),其成绩用“5**”标记。考评局针对每一个等级都制定了一套共通的等级描述,每套描述根据各学科共同的主要学习成果拟定,其中包括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应用概念和技巧的能力,诠释、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能力以及传意能力。下面列出第1等级和第5等级的描述以利于比较:
第1级: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协助下,能把概念和技巧应用到简单熟悉的情境;在指导下,能辨认和诠释简单的资料;能粗略地传达简单意念。
第5级:对课程内容有广泛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能把概念和技巧有效地应用到多元和复杂的情境中,并具有深入的见解;能分析、综合和评价广泛的资料;能精简及有逻辑地传达意念和见解。
依据共通的等级描述,各学科均附有一套等级描述,以说明该学科达到某等级所应具备的典型能力水平。
乙类科目的成绩评核由各课程提供者负责,并经考评局审定后确认。考生成绩以“达标”和“达标并表现优异”这两个等级发布,表现低于“达标”水平的定为“不达标”,不会在香港中学文凭证书上汇报。“达标并表现优异”的水平等同于甲类科目的第3级或以上。
丙类科目为其他语言科目,这些科目考试的拟题、阅卷及评级等全部交给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组(CIE)负责处理,成绩以5个等级(A-E)发布,“A”为最高级,“E”为最低级,E级以下的成绩“不予评级”。
评级要确定考生须至少获得多少分才能达到某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最低分称为临界分数),而且评级所参照的标准须获国际认可,应明确而固定,并且有较高的透明度。考评局采用了一套集专家判断和统计技术于一身的方法来设定水平标准。水平标准制定后,考评局将从2013年开始将以后的考试维持在同一水平,以确保年与年之间的成绩具有可比性。
四、考试成绩认可:以生为本港澳台联招考试大纲,讲求实效
为了使香港中学文凭在国际上能得到认可,香港教育局和考评局组织人员前往世界各国,探访当地的教育当局和高等教育界,介绍香港的新学制和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评局还向包括澳洲、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大学作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设定的入学要求。这些努力已得到回报,不少国际上的教育机构对香港新学制给予了正面评价,今日的DSE已经受到了全球282所高校的认可港澳台联考2019分数,其中不乏顶尖学府。例如,英国大学及院校招生事务处(UCAS)于2009年9月完成了对香港中学学历文凭的研究,对香港中学文凭各个成绩等级的水平做出了评量,并已将香港中学文凭考试24个科目的成绩纳入其分数对照制度(UCAS Tariff)。澳洲政府亦已承认香港中学文凭等同澳洲高中毕业证书(Australian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Certificate)。
HKDSE升学路径
HKDSE推广效果
如以上所提到的,虽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是本土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但因为设计者的立意以及香港本身的国际化属性,HKDSE创生即自带国际属性基因,无论是其面向的群体、报考条件的设置还是考试全流程的组织都充分对标国际市场。其报考限制性条件极少,不限国籍、户籍,只要在考试当年的1月1日满19周岁或者可以提供高中相关学历证明即可参加考试。HKDSE所有科目的课程设置以及试题、答卷等的编制均由海外教育专家和国际教育机构与考评局及其下设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共同编制,在每年考试完成,成绩公布之后,考评局会抽取部分甲类科目考生的答卷,连同试卷及评卷标准送往海外专业机构评审,根据海外专家的反馈和建议持续进行修正,以保证文凭试达到国际考试标准,充分对标国际市场。
香港本身的国际化属性、设计者的初衷,再加上香港考评局需要自负盈亏,创立伊始,考评局就积极致力于文凭试的推广,企图吸引更多的港外生源参加文凭试考试,尤其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考评局更是积极谋划DSE在大湾区的推广。
在DSE推广方面,除考评局等香港本土官方组织,国家教育部也及时响应,自12年DSE创立,国家教育部即于几乎同时推行“文凭试收生计划”(全称为“内地高校招生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截至2020年,内地参与此计划的高校已增加至122所。还有一些民间教育机构,包括维港教育、活石学院、摘星教育、马登国际、鲸帆教育、博朤教育、香江全人教育、崛起教育、斑马国际、港誉教育、港中教育、遵理教育、继承教育等,它们大多数为2012年专门成立进行DSE项目推广的机构,主要活跃于广、深、港三地。
DSE面向内地学生,在宣传时一般会涉及到几个点,其中普遍突出的是可以中文作答,还会包括报考方面的限制性条件少,考试大纲的相对稳定,考试科目选择的相对灵活和与高中课程70%-80%的兼容性,成绩评核的“水平参照”模式,考试成绩的全球认可等等,由于存在相当程度的区别于高考和其他国际性考试的特性,自2012年以来,内地考生的数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即使在2019年香港政局动荡,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也仍然没有影响这一趋势。
亦谋求在大湾区推广DSE,但从历年考试人数来看,其推广结果并不理想。
自2012年开考,HKDSE的考生始终以香港考生为主,近两年随着香港考评局矢志不渝的推广加上粤港两地的交流日益频繁,参与HKDSE考试的内地籍考生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所有的考生加起来,即使在参考人数最多的2013年,也不过八万多人,近几年下降至五万人,似乎还有跌破五万的势头。
HKDSE历年考试人数统计
HKDSE历年考试人数趋势图
2013年报名人数陡增,之后持续下降,在2017年左右,人数增减趋于平稳,符合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规律。2019年至2020年内地高考总人数超过1017万人,英国高级程度会考即A-level港澳台联考2019分数,单是英国本地本土参考人数就超过80万人,还没计算海外考生的人数。而2020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人数只有52687人,包括自修生和中考生,不仅较去年低了6.4%,而且是自2012年DSE创设以来,报考人数最少的一年。可以想见,随着人口出生人数的进一步减少、香港政治局势的动荡以及中美贸易战美国对香港的制裁,香港人口外流加剧,内流减少,两相作用,无疑,在可预期的时间内,DSE考试人数仍然将会呈现平稳减少的趋势。一个只有五万人参与的课程和考试,如何与有千万人、百万人参与的课程和考试相提并论呢?
HKDSE未来可能性发展路径
DSE自落地以来就争议不断,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担心它的认可度不足,包括在本地雇主招聘考虑、大学专上教育录取资格和海外教育机构的认可度上;二是批评它某些学科的课程内容和考评要求,集中反映在通识教育科。“通识教育”包含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能源科技与环境等六个单元,本意是要让学生“加深对社会、国家、世界和环境的触觉,培养正面价值观”,通过“扩阔知识基础与看事物的角度”,培养“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但由于通识教育科仅有一个教学大纲供参考,没有固定的教学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且无需送审,在实际教学和教材编撰过程中,尤其在香港、中国、全球化这些内容上,往往会夹杂很多教材编写者、授课教师自己的“私货”,对学生形成误导。2019年6月以来,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大量学生群体参与其中、卷入暴乱,有政见人士认为是香港一直以来的教育问题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而尤其通识教育科问题最大。经此事件,香港特区政府及相关单位痛定思痛,集中整治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保留“必修必考”的前提下,进行了精简课程内容、引入国情教育、加强《宪法》《基本法》学习、提供参考教科书、评级方式改为“合格/不合格”等等一系列举措,旨在纠正通识教育科存在的问题,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但无论怎样争议和指责,DSE本身所具备的国际认可度,与国际课程的衔接性和对高考课程兼容性,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的。所谓国际认可度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而对高考课程的兼容性也有提及,关于与国际课程的衔接性,这里想再说一下,即,不同于其他国际性课程或国际性考试,我们只能去引进,只能参与,而无法进行规则的制定,DSE是实实在在的本土的创造,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且国际认可的国际性考试。
那么DSE未来的发展路径其实非常清晰,首先,当然是继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增加参与人数,扩大参与范围,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打造成可与其他国际性考试,诸如IB、BC等比肩的国际性考试课程,成为中国在教育方面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想想当年,A-level也只是英国大学的本地入学考试而已,但发展至今,已经全球通行,为了开拓海外市场,还设有国际版IGCSE及IAL。
第二点,笔者认为比前者意义更加深远,即,以粤港澳大湾建设为契机,在广、深等地试点,引进香港中学文凭课程体系,以香港中学文凭课程反哺中国传统高中,即高考课程,特事特办,创造条件允许DSE与高考课程充分交流、融合,在内地高中课程保留其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融合DSE课程的可借鉴之处,以达到内地高中课程的融合创新,助力国家2035年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目标的达成。
如前面提到的,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即针对DSE在内地提供配套免试收生计划,在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以及开放教师资格互认、落实随迁子女同等教育权利等内容,在2019年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有民进人士提交《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一国两制”背景下教育合作的提案》,建议“将DSE在大湾区逐步开展推广,打造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样板”,该提案进而被列为广东省政协2019年重点提案之一,由省政协副主席督办。但遗憾的是,关于DSE在内地的发展,目前并未看到有更详细落地的政策,提案中所提到的学历互认、DSE内地考点的设置、港籍教师内地任教资质认证、DSE教材审核备案方法等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21世纪第三个十年即将开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即将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意志强力聚焦,如何让香港融入大陆,如何让深圳继续保持活力,如何让三个不同制度的区域融为一体,纷繁万绪中港澳台联考分数线跟高考对比,教育以其独特的属性或可成为湾区融合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成为展现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现在所应做的,是抓住当下,顺势而为,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教育样板基地,“特事特办”“灵活举措”,在国家意志的抓和放之间,孕育下一个十年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