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当初走过的路,他们依然记忆犹新。艺考对于大多数艺考生来说都是人生路途当中极为深刻的一段记忆,而且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感触。又是一年艺考季,艺考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经历过艺考的“他们”当初为何选择艺考,如今都从事什么工作,他们对艺考又有怎样的感触?3月1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当年的艺考生,倾听他们艺考路的记忆与感悟。
邢玉龙 2007年艺考生
学成归国创办工作室,让更多人喜欢萨克斯
对于很多艺考生来说,艺考的经历记忆犹新。今年30岁的邢玉龙是潍坊城区人,毕业于潍坊一中,目前担任潍坊听风萨克斯室内乐团团长。3月1日,记者采访了邢玉龙,听他讲述自己的艺考经历。
小学三年级,邢玉龙报名参加学校管乐队学习吹小号,之后在学校乐团担任主旋律声部,后来又担任管乐队的副团长。升入小学六年级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邢玉龙接触到了萨克斯这种乐器。第一眼他就迷上了萨克斯,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并开始痴迷。
上初中后,邢玉龙告别了启蒙老师,跟从当时潍坊最专业的萨克斯教育专家杨晓峰学习,正式踏上了萨克斯的学习之路。“初中阶段,我参加了大量的考级和比赛,那个阶段过得特别充实,特别快乐,也是我个人音乐素养提升最快的一个阶段。”邢玉龙回忆说,升入高中后,自己并没有考虑走艺考这条路,所以高一、高二这两年的时间他几乎停止了萨克斯的学习,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
升入高三后,身边几个小伙伴转学了艺术,当时自己有几门文化课学起来也比较吃力,经过再三权衡他决定选择艺考这条路。邢玉龙回忆说,2007年正赶上“艺考热”,人多竞争压力大。停了两年又重新拾起专业的他到济南、青岛等地四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以偿考上了潍坊学院音乐系。
“艺考真的很不容易。”回忆起自己当年的经历,邢玉龙感触颇深。他说,当时信息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网上没有任何资料可查,只有找老师学习。另外,当时交通也没有如今这么方便,没有网约车,也不能电话预约出租车,自己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满大街找出租车。
“订酒店、订火车票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还得现场排队报名,十几天的艺考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张。”邢玉龙说,为了艺考付出了很多,但那也是一段记忆深刻的经历。
大学期间,邢玉龙跟着导师到泰国参加世界萨克斯风大会认识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让他成长了很多,回国后他便开办了自己的萨克斯工作室,想让萨克斯更好地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萨克斯。
吕景友 1999年艺考生
当了美术老师,把画家梦寄托在了学生身上
3月1日,艺考第6天,在潍坊盲校考点外,记者偶遇一位陪考老师。他是青州人,大学毕业后在德州一所综合高中当美术老师。艺考期间,他带着60多位德州考生出来参加考试。看到自己的学生都顺利进入考场,他才定下心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出生于1979年的吕景友曾是青州七中的一名学生,为了考大学,进入了学校的首批美术班,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回忆起当时艺考的经历,他一直感慨那个年代和现在不一样。“我是1999年参加的艺考,距离现在已经有近20年了,那时候的交通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出远门都是坐火车,当时我报了七八个学校,主要在青岛、济南和潍坊三个城市之间奔波。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逃火车票被乘务人员抓住了,具体是从哪里去往哪里已经记不清了。当时逃票倒不是为了省钱,主要是怕耽误考试,没来得及买票就上车了,上车后也没想到补票。”吕景友坦言,因为艺考过去的时间有些久远,他的记忆早已被时间搅得支离破碎。
“那时候的艺考几乎没有家长陪同,都是同学们一起各地报名考试,几乎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去往其他城市,人不生地不熟,什么都是靠自己。”吕景友说,也正因为如此,自己的意志力被磨得越发坚强,最终考入了黄冈师范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大学毕业后,家人让回老家工作,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直到2004年在一场师范类招聘会上碰到德州一所学校招聘美术老师,就去了德州。
从正式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年。这14年里,吕景友把自己的画家梦寄托在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身上。
刘洋 2005年艺考生
追随梦想,开创了自己的芭蕾舞教育品牌
作为“80后”的艺术生,学习和生活条件要比“70后”好一些,但艺考期间,他们吃的苦并不比“70后”少。家住奎文区的刘洋是一位“80后”,如今她是一位专业的芭蕾舞老师,也是市区一家芭蕾舞培训机构的创办人。
说起舞蹈,要从刘洋5岁开始说起。“那时候的我身子比较硬,每次练功都会哭,但爸爸并没有因此心软,不管刮风下雨,几乎每天都会骑车送我去学舞蹈。”刘洋说,她从小学的舞蹈队顺利进入中学舞蹈队,从没有中断过舞蹈的学习,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艺考这条路。
“我2005年参加的艺考,为了准备艺考,我高二的时候专门去济南学习,期间还去过北京,那段时间到处学习。”刘洋回忆说,那时候艺考是现场报名,当时她去潍坊市招生办公室排队,大冬天里下着大雪,报名队伍排得很长,场景非常壮观。
“艺考对舞蹈专业的要求非常高,考场早上8点开考,我们都是提前两个小时到达考场,化妆、热身,找到最好的状态。”刘洋说,当时最累的就是坐火车舞蹈类艺考生经历什么,一路上没有座位,走廊里也满满的都是行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虽然艺考经历了一些小曲折,但最后刘洋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学习舞蹈教育。
为了继续深造,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进修舞蹈编剧。“走过艺考,进入大学,意味着进一步、全方面地提升自己。”刘洋说。
大学毕业后,刘洋一路追随自己的梦想,开创了自己的芭蕾舞教育品牌。
陈永胜 1985年特殊艺考生
12岁被专业院校录取,如今颇有一番成就
12岁时被山东省戏曲学校(现在的山东艺术学院)选中,从此便跟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46岁的陈永胜出生于艺术世家,9岁时开始跟着老师学习京胡,后来又被山东省戏曲学校选中。3月1日,记者见到了陈永胜,他告诉记者,虽然没有经历现在的艺考,但自己也算是一名特殊的艺考生。
从9岁到12岁,陈永胜一直学习京胡,他根本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登上舞台跳舞。1985年,山东省戏曲学校来潍坊招收学生,当时12岁的陈永胜自己一个人来到报名选拔现场。“我走到报名现场,一名老师问我来干嘛,我说来考京胡,人家老师说他们不收音乐生,是来招收舞蹈学生的。”陈永胜说,那时候的招生跟现在不一样,老师会问考生长辈的一些情况,比如父母、爷爷奶奶的身体条件,会不会唱歌等。陈永胜的父母都是京剧界的,没事的时候妈妈就教他踢腿、下叉、唱腔,所以他就“表演”了一番。
回到家中,陈永胜跟父母说他去参加了考试,父母也不以为然,觉得他就是闹着玩的。1985年7月份,一份来自山东省戏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让陈永胜的父母既意外又高兴,因为当时该校在潍坊只录取了他一个学生。“于是,当时12岁的我就独自一人去济南求学了。”陈永胜说,那时候学费全免,练功服、练功鞋也是免费的,只管好好学习。
入学的前两年先打基础,比较辛苦。“万事开头难,打基础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陈永胜说,经过五年的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济南某艺术团,后来又调到潍坊歌舞团工作,目前担任潍城区舞蹈家协会主席。
高海芳 2008年艺考生
庆幸当初选择了艺考路,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1988年出生的高海芳也曾走过艺考之路,如今是一家外企保险行业的资深业务督导。
时光回到2008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五),其他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中,她已经回到学校进入了紧张的集训。
当时她报名了几个在省内设置考点的学校,主要是在潍坊、青岛和济南考试。“那时候都是现场报名,有时候光报名就要花上一天时间。我报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时候,从早上7时一直排到了下午4时。”回忆起艺考的经历,高海芳记忆犹新。
而她印象最深的是去济南参加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那次考试。“当天下着鹅毛大雪,考试时间是上午9时开始,而我们住的地方离考场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为了不耽搁考试,我和同学早上不到5时就出门却一直没打上车,同学都快急哭了,幸亏求助了交警,他们开着警车把我们送到了考场。”高海芳说,艺考那段时间确实挺苦的。
“我大学里学的是陶瓷设计,学校对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专业不过关就不能毕业,谁都不敢懈怠。”高海芳表示,当初毕业后她想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设计类工作。她本来有机会去珠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但家人不放心,就回到了家乡。
“回潍坊后,先在滨海区做了半年的油泥模型师,慢慢发现自己不太适合这个行业,随后去了一家早教机构做了两年市场经理,然而看到大学里的闺蜜们去了阿里、腾讯等,有的还做了高管,在她们的指引下,我重新选择了行业,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状态。”在高海芳看来,作为艺考过来人,上哪所大学不重要,关键是要朝着自己的目标时刻去努力。
高海芳告诉记者,大学里她认识了几个非常要好的闺蜜,大学毕业后,非常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艺考这条路,人生没有回头路,每一步都算数。
张梦然 2011年艺考生
学舞蹈当了小学音乐老师,找到了更多快乐
性格活泼,长相甜美,对音乐和舞蹈有着特别的灵感,27岁的张梦然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和舞蹈天赋,从5岁就开始学习舞蹈。
小学时,凭借出色的舞蹈功底,她被保送到当时的潍坊七中艺术班,开始了更加专业的舞蹈学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艺术类学习的最好诠释。如果没有经历过艺考,很难体会艺考前训练的艰辛。”张梦然说,“还记得艺考前两个月,为了备考,我第一次离开潍坊,自己坐车去济南学习。那段时间完全是封闭式学习,一开始特别不适应,每到晚上都会偷偷地在被窝里哭,一方面是因为训练力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有点想家。”对于当时的训练情景,张梦然还记忆犹新。
张梦然告诉记者舞蹈类艺考生经历什么,她艺考那年是2011年,春节过后大年初七就踏上了艺考的行程。“当时,我是在济南、淄博和威海三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印象最深的是去威海,因为那时候动车比较少,从潍坊去威海坐火车坐了6个半小时,还是春运高峰,根本没有座位,只能坐在走廊里。好不容易到了考点,身心疲惫,考试时还要表现出精神饱满的状态,特别累。”张梦然说,她顺利通过艺考被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舞蹈学专业录取。
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学习,芭蕾舞、古典舞和现代舞,几乎各种舞蹈都难不倒她。保存着对舞蹈最初的热爱,2015年,张梦然走出象牙塔,回到家乡,顺利通过高新区的一次教师招聘,成为潍坊高新区凤凰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张梦然平时给孩子们上音乐课,每周二下午学校有舞蹈社团课,也教孩子们跳舞。
从小一直学跳舞,如今做了小学音乐老师,好像背弃了最初的梦想,但现在的生活依然与音乐和舞蹈相伴,而且有孩子们的陪伴,张梦然找到了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快乐。
过来人说
艺考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经历
虽然都经历过艺考,但最后他们分别走上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有的与专业相关,有的不相关。但对他们来说,艺考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
“当时我们那个美术班一共十几个学生,最后真正从事艺术行业的,只有几个人,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一起聊起来,都对那一段经历深有感触。”在市区一家媒体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陈杰说,对他们来说,艺考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经历。
“当时我们3个人一起租一间房,为了省钱,能坐公交坐公交,背着大包小包,吃、住、行都是自己解决。”陈杰表示,因为艺考,他们第一次走出家乡,第一次独立在外面住宿,第一次坐火车,哭过、笑过、疯过,这些经历虽然曲折,但也实实在在地磨炼了自己。
“我是1999年参加的艺考,那时候的高中基本都是封闭式管理,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很少有机会走出来,但是艺考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奔波在不同的城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陈杰说,艺考时正是朝气蓬勃、追梦的年龄,该搏的时候就要搏一把。
记者 王叶妮 刘江峰
潍坊新闻山东省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