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结束,但越来越贵的假期留给家长的心理阴影,一时难以消除。十多天的海外经历,一般在3万元左右,国内的也在1万元左右。除去夏令营,假期的其他的日子填塞了各种兴趣班:钢琴、舞蹈、游泳、书法、学科学习……这个班,那个班,哪一样都要钱。而更心塞的是钱也花了时间也被占去,却难以收到当初宣传单上的效果。难怪有家长抱怨:月薪3万元,还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如果说假期的意义之一在于让学生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那么,夏令营应当使这种意义达到极致。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日益成为学生假期生活的标配。
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夏令营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但家长们的烦恼依旧:孩子们应该去哪儿?干些什么?
什么样的假期经历才能让家长、孩子都有所收获,而且与众不同呢?
玩与学,如何不再水火不容
“又原始,又辛苦,又不舒适,还要不断挑战自己……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如意’,可孩子们还是喜欢营地!”
假期不是学校生活的翻版,不是“烧钱式”培训的延续,在不同的培训课程之间转场,永不停歇。当一些小朋友在培训班里不情愿地听着老师讲课时,北京学生杨济舟正在参加以体能锻炼和身体素质拓展为主的营地活动。这是他第二次参加。
杨济舟的爸爸很欣赏这样的活动,他说:“营地教育提供的项目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主动性的学习,让他很放松。”各种球类、攀岩、山区徒步、山地自行车、露营、滑翔伞、水上运动等,杨济舟试了个遍,至今依然念念不忘:“我最难忘的是滑翔伞运动。”
暑假期间,南昌大学的青年志愿者来到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开展“彩虹工程”暑期夏令营活动。一个月时间内,16名志愿者为50多名留守儿童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国学等课程,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图为大学生志愿者给太平镇狮峰学校的孩子们上手工课。新华社发
安徽桐城实验小学的叶博函和母亲则一起参加了徒步穿越沙漠活动。“我们要穿越的沙漠名叫库布奇,号称是中国最美的沙漠。但一进入这里,我才知道烤箱中的面包有多难受:好像后羿射掉的九个太阳全挂在这里,一眼望不到头的沙丘跟大海的波浪一样,我多看一眼就没力气了。走了一小段路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一屁股坐下去,立刻烫得嗷嗷叫。”
“可到了傍晚,终于到了露营地的时候,头顶的星星又大又亮,银河像缀满了钻石的玉带流向天际,一切是这样美好。可如果白天我们没有经历艰难的跋涉或者我们半途而废,现在还能得到这个礼物吗?”叶博函说,现在她也理解了妈妈当初为何要报这个活动。
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内在自然节奏。
年少时,自然属性得到完美发展的孩子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定、主动成长的力量。相对而言,传统学校注重的是成绩,而丰富的户外运动更注重的是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敢于尝试的能力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表示,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他们的成长、体验,野外活动、营地活动是非常需要的。假期的本质含义是有别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不能让孩子把假期变成第三学期。夏令营的体验式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的讲授程式。放下书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外部世界的所有元素都能成为孩子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鲜活教材。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营地迥异的风土人情、职业场所的不同规则;旅途见闻、野外长走、集体住宿……新鲜感让孩子们调动全部身心去体验参与。
物有所值,内容与价格如何同步
美式生活体验营、名校探访三周营、各种主题夏令营……形形色色的夏令营让不少父母眼花缭乱,而价格也令人咋舌:国外三周时间,三五万元;国内短期的,也要几千元。即便购买了,也会嘀咕,价格不菲的夏令营真的物有所值吗?
在孙云晓看来,夏令营不能以营利为第一目标或主要目标。夏令营的成功举办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夏令营的本质是教育,必然坚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的原则。
暑假期间,河北省衡水市孙敬学堂开展“国学夏令营”活动。孩子们通过穿汉服、读国学、习礼仪等形式,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新华社发
对一些老师而言,自觉推出的假期公益性游学活动正成为他们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教师樊阳和他的学生们一路人文行走近千公里,影响17届学生近千人。在他看来,人文行走不仅仅是行走和观览,还包括访谈、调查、讨论,把古典学习和现代生活、现实生活更好地融为一体。将阅读与行走(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和其后的写作实践里,交流反思,内省沉淀,内化为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更多的教师意识到,孩子们的学习空间不只是学校,跨学科学习需要跟进。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教师钱锋也是一个探索者,他曾多次带六年级孩子进行毕业游学。“如果孩子的学习停留在教室、停留在课本上,那他们的成长空间是非常有局限的,也无法打通学习的通道。”
教育始终是夏令营的灵魂泉港生活区哪有美术培训班,教育也是一切夏令营最本质的特征,尽管这种教育可能是隐蔽的、了无痕迹的。
专业化,能否联手推出研学活动
在一些国家,夏令营形式多样,研究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民间组织和机构都可以组织。渠道多种,但夏令营活动必须是专业化运作。
在美国,参与夏令营组织管理的各类主要人员都必须获得相关资质。孙云晓建议,针对中国的国情,所有非教育机构举办夏令营活动,同样应获得相关资质,其管理监督应严于旅游资质。
暑假期间,浙江省舟山市边防支队军事夏令营开营,30名边防官兵子女走进训练基地,开始为期5天的警营生活。新华社发
在北京166中学,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今年暑期到美国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生物科学学习活动。
“这次游学是作为学校博学雅行课程的一部分,属于社会实践类课程。冷泉港课程费用由学校买单,这是学校申请过来的专项。经费管理受到政府监控,除了学生的食宿和国际旅费,没有额外收费。”北京166中学教师秦悦告诉记者。
2011年,166中学开设了北京市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高中生命科学实验班。学校与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年暑假和寒假,都会有部分对生命科学感兴趣并学有所长的学生到该实验室进行学习和交流。
“冷泉港课程已被学校纳入‘雅行’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在冷泉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美国老师探讨并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小专题,开展实验,最终形成专题报告。”秦悦说,孩子们不是走马观花地听听、看看。出行前,老师们需要精心备课,给学生进行预备知识的讲授,还要设计评价表。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开展观察性、探究性学习。
在许多国家,夏令营成为教育体制的一部分,或有法律保障,或由政府部门统筹管理,或扶持民间公益机构来组织、监督和管理。孙云晓表示,作为青少年,最本质也最重要的需要是发展,他们非常需要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体验。学校主导的研学旅行还在实践探索阶段,这需要更多部门的协调、支持,形成多方参与的合力,才能将好政策落实好。
夏令营的进化
与升级
近20年我国夏令营类活动经历了三个进化形态:旅游(开阔眼界)——营练(营地学习)——游学(博闻强记),其主线是在旅游参观中不断增加功课知识的学习任务,这是强化简单知识的记忆和复述。
其实,夏令营和游学的最大价值是提供深层次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完整的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单纯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记忆只是浅表的、底层的,深层次知识学习更多是指概念、方法、价值维度的学习。比如到了都江堰,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都江堰治水工程调查与重建”项目学习,这个过程能够让考察更深入和精细,进而引导学生从方法、概念、模型维度思考问题,把新旧知识、概念、经验建立连接,学着构建自己的分析框架,把新知识及时归纳到概念系统中,寻找深层规律、模式和原理,逐渐提高对真实世界问题的推理思维能力。而且,无论多大孩子都能深度参与其中,设计匹配的任务玩起来。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国际青少年U15校园足球夏令营上,小学生在学习运球。新华社发
不少夏令营和游学活动,都是旅游、课堂、培训、家务等元素的拼盘,认知技能层面的设计和训练很少,这是关键性缺陷。游学中,出现的新环境、新场景、新鲜感,是孩子们心智发展的引擎,青少年都有强烈的认知突破的意愿,内在动机陡然增强,这是澄清、修正和改善元认知的绝佳契机。认知技能进化,主要涉及思维进阶、认知模型、思考策略、整体性概念框架等。如到了希腊,可组织开展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异同调查、轴心时代形成研究等。这样知识、思维、认知及行为等都积极参与进来,各个关节将被打通,认知进阶就启动了。
深层次的学习和高阶思维与认知,几乎都发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实践中。一个好的游学活动,应该利用好当下环境,设计“高挑战+高技能”的获得,在高段位实现任务与技能相匹配,让学生产生“心流”和高峰体验。如我们曾参与美国教师给四年级学生设计组织的“重建丝绸之路”活动,四组学生分别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生物和交通,把科学、技术、构成、数学、艺术、写作、演讲等融入其中。先让孩子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查阅资料、调查、设计图谱、制作模型和文化标志、撰写研究报告、答辩讨论等,最后面向全校师生家长及社区展示推介。特别是查阅资料,学生要查阅科学、历史和民间故事三个类型的资料,这是社会研究项目专业级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从迷思、困顿中走来,经历一次次高峰体验,这种学习的快感往往奠定一生的幸福心智。
(作者:吕文清,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原负责人)
教师思考
行走的课堂
“动静结合”指的是我一直在实践的人文阅读和人文行走,这就是古人所追寻的“知行合一”的人生理想。人文行走不仅仅是行走和观览,还包括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进行访谈、调查、讨论,把古典学习和现代生活、现实生活更好地融为一体。将阅读与行走(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和其后的写作实践里,交流反思,内省沉淀。
情境理论认为,个体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学习得以发生的根本机制。语文作为实践性、综合性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将教室带进生活广阔的天地——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名胜古迹、街头巷尾、名山大川,大大拉近了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距离,建构生活环境、人、书籍之间多重对话关系,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等人文各领域的思考与探究。
学生在直观的形象冲击下激发与历史、文化对话的兴趣,引发人们在观览前后进行文字的准备与深入解读,从而激发观者不断阅读的兴趣,进而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与生命的风风雨雨;在博物馆、名胜古迹现场中的师生交流对话也构成了直接的语言实践,它比传统的课堂形式活泼,动静结合泉港生活区哪有美术培训班,声像相应,自然亲切。其后的文章随笔写作交流又可以深入表达。这种立体多重的对话实践不正是“知行合一”的人文教育吗?不也是古人所言“行万里路”的一种特别方式吗?
在假期活动中,配合唐朝文学到西安,宋朝文学到杭州,讲元朝文学,我们选择元代文人的泰斗级人物赵孟頫的故乡湖州,体验探究他的心路历程。大家会发现,这样的人文教育实质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四个限制:学科、空间、角色和学龄。
学科突破,带给我们全新的课堂;空间突破,带给我们全新的学习天地;角色突破,带给我们共同学习的新体验;学龄突破,让我们形成终身学习的共同体。就这样,我们一路行走。
太多的教育发现源于什么?源于从现在做起,源于从课堂的改变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和我们的生命闪光!
(作者:樊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长按识别关注 为您解读教育中国
内容:光明微教育
图片:网络
统筹:陈鹏
制作:徐谭
你还会喜欢:
光明学人:
光明学人 中国学术
光明特色 人文表达
光明讲坛:
“不求标新立异,但寻实事求是。
祈愿思想灿烂,又望文才熠熠”
语情局: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